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未來三大熱門領域
一、環保管家服務
目前,全國範圍内建立了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、移動監測等多層次、多技術類别的地面大氣監測網絡。随着雷達、無人機、衛星等技術的大規模應用,大氣質量監測已經形成立體綜合監測态勢。由于數據源衆多,需要進行數據融合應用,利用人工智能技術,建立智能可靠的大氣數據模型,為生态環境管理提供支撐。在區域環境達标的基礎上,大數據應用的廣度深度方面,将繼續向智慧環保方向發展。管理咨詢服務将延伸到企業端的環保管家服務,在綜合分析區域整體空氣質量的基礎上,為政府的環境管理提供治理建議,并協助企業提升治理能力,減少污染排放,降低環保運行費用。
二、煙氣治理島
“煙氣治理島”——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是以單項技術為基礎,根據項目的特定條件,提出綜合多種污染控制的協同治理方案。“十二五”收官之際,國家環境治理的壓力逐步顯現,單純依靠增加設備來應對節能減排已不能滿足“新常态”下對環境治理效果的要求,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成為大氣污染治理産業的發展方向。目前,“煙氣島治理”模式已在國内逐步開展,成為我國脫硫脫硝除塵工程技術發展的一大亮點,一些龍頭企業已開始布局“煙氣治理島”大氣污染協同治理領域。
三、智慧環保
“智慧+環保”是未來環保行業發展的新方向,是将環境數據應用于互聯網,并将其信息化的新型環保概念。
2017年年初,國家發改委發布《“互聯網+”綠色生态三年行動實施方案》的通知,提出大力發展“智慧環保”的要求,智慧環保模式的核心在于污染源的監控,環境調查和檢測是了解、掌握、評估、預測環境質量狀況的基本手段,是環境信息的主要來源。
随着“十三五”環保規劃的出台,以及在各項新的環保政策的指引下,環境監測設備市場得到了穩步發展,2017年,中國共計銷售各類環境監測産品56575台(套),同比增長38.5%。智慧環保項目規模較大,執行周期較長,但随着其快速成長,将成為相關業務企業的新興業務闆塊。
目前,上市企業主攻地方環保政府部門,盈利來自政府撥款(财政預算),款項最終可能來源于排污企業,最後通過财政預算支付給提供智慧環保産品及服務企業。未來智慧環保有望擴至非政府用戶(生态化工園+大型排污企業+公衆),未來前景可期。